- 沈玉琳先生接受訪問時留影。
難忘抗戰歲月
【作者素描】李宗慈女士,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,榮民子女,父親服役陸軍數十年。曾任中央廣播電台國際廣播雜誌總編輯和博廣華文網站執行長,現任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和世界女記者作家協會、中華民國專欄作家協會會員。
沈玉琳,生於大家庭,父親有九個兄弟,三叔在十八師當營長,所以在民國廿五年,才十四歲的小小年紀的他,就在江西省入伍,加入十八軍十一師。
雖然年紀小,但由於部隊中多的是自己的叔伯親友,所以沒有任何生分的地方,反覺得有趣好玩。問到曾經被同僚喻為「搶匪」的沈玉琳,搶的是什麼?他說,搶的是日軍手上的機槍。
民國廿九年七月八日的長沙第三次會戰,身為連長的沈玉琳,帶著九位班長,到日軍陣地搶奪六挺機槍。其中一位班長說扛不起來,急性子的沈玉琳二話不說,自顧自的扛起機槍就往回走,沒想到說時遲那時快,才一站起來,自己就成了槍靶子,身上多了好些個彈孔,嘴也被炸開了。
原本不願再回顧抗戰時慘痛受傷經驗的沈玉琳說,那種身歷其境的戰爭痛苦,無法用言語、筆墨形容;尤其身中九顆子彈,右手掌、右肩膀,以及無法咬合的牙齒,只要一咬東西就感覺疼痛。
直到現在,大腿髖骨中還留著當年的子彈,總在每天起床後,讓沈玉琳有著痛不欲生的感覺,必須得熬過兩、三小時後,才能夠下地行走。
民國九十三年間,沈玉琳又做了脊椎手術,為的是取出另外一顆留存久遠的子彈。但術後的狀況並不令人滿意;八十五歲的沈玉琳,期盼抗戰的夢魘不再,但是身上的子彈所造成的傷痛,卻沒有一天不提醒著自己,全國有志之士起身為國奮戰的那段危難的日子。
曾經擔任通訊營長的沈玉琳表示,士兵的生活,是人類最艱苦的生活。但是他們的工作,是世間最神聖、最偉大的工作!
他們以自己的鮮血和頭顱,換取大多數人的生命,以及整個國家民族的自由。如果不是親自來到軍中過生活,參與了這場戰爭,是難以想像戰爭的可怕,更無法體驗軍人的痛苦和偉大!
沈玉琳笑說,民國廿六年跟著部隊來到西宛,距離北平只有十七里遠,經常去盧溝橋算獅子,打右邊走過算著,回來再算一次,數字卻從沒完全一樣。
民國卅一年,服役十八軍的沈玉琳來到緬甸,支援越南,也來到喜馬拉雅山。卅五年到汕頭,因為抗戰勝利想要回家,但是登陸艇載著部隊來到東北。一直到卅七年,回到上海才回到家,但是家中父母都已離世,而和他一起在家鄉從軍的遠親近鄰也只剩三人了。
當年無家可歸的沈玉琳,於民國卅九年隨著舟山島的國軍來到臺灣高雄,再隨部隊移防嘉義和南投埔里,至六十年褪下戎裝,轉任亞東工專(現為亞東技術學院)體育老師。因為愛爬山,而和小他幾乎一半歲數的妻子相識,在七十三年結婚,並育有一女。
走過抗戰,沈玉琳盼望自己身體能夠好些,更祈祝大家平安,讓人類生命光輝,永遠映照天地。(點閱次數:666)